楚怡简介

新闻动态

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(以下简称楚怡新化旧址),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游家镇永安村,占地8580平方米,是新化籍著名民主教育家陈润霖先生于1909年在长沙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,先后设有机械、矿冶、土木三科,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与翘楚。1937年抗战爆发,在长沙会战期间,楚工因“文夕大火”毁之一旦,1938年楚工迁至新化游家白沙洲,是全国为数不多,湖南唯一抗战期间高校迁徙办学存留至今的旧址。楚工在新化办学八年期间,艰苦卓绝中克服重重困难,抱持教育兴邦的坚定目标,强调工业救国,坚持“精、勤、诚、朴”校训和“为干而学,在干中学”的教学方针,教师为救国而教,学生为报国而学,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来此学习,八年期间教育弦歌不辍,共有 1896名学生在此求学。楚工在湖南的办学获得了巨大成功,楚工的教学理念及培养的大批优秀学子对湖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、推进近现代化进程、社会发展与政治进步打下来坚实的基础,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楚怡旧址于2017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。

 

建校历史

查看更多+

1938年长沙会战爆发前夕,学校搬迁至新化县游家镇永安村,1946年后迁回长沙。楚怡高级工业学校在新化坚持办学8年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,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在此求学。1919年,陈润霖校长发起组织“健学会”传播新思想,新文化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关注。毛泽东在《湘江评论》上高度评价其是“东方的曙光,空谷的足音”。楚怡新化旧址是我省为数不多的抗战时期西迁办学学校旧址之一,在我省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
2019年2月,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(湘政函〔2019〕19号)公布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2020年3月,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建校历史